2006年12月12日

同理心

情緒輔導的基礎

想像一下在一個沒有同理心的家庭中成長的情景。

在這個家裡,父母盼望你會永遠高興、滿足而寧靜;悲傷或憤怒則被看成是失敗或潛在災難的象徵。父母每當你情緒低落時,就感到焦慮、不安;他們告訴你,他們寧願看到你滿足、樂觀、「朝好的一面看」,而且永不埋怨、永遠不對任何人或任何事口出惡言。而只是個孩子的你,也認為你的父母是對的-你如果有壞情緒,就表示你是個壞孩子,所以你會盡力達成他們的期盼。

同理心的最基本形式,就是感受他人情緒的能力。作為一個具有同理心的父母,當我們看到孩子流淚時,就能設身處地想像他們的處境、並且感受他們的悲痛;看到孩子生氣地跺腳時,我們則能感受他們的受挫與憤怒。如果我們能向孩子傳達這樣親密的情緒理解態度,也就等於是相信他們的體驗、並且幫助他們學習安慰自己。不論我們與孩子的關係中有多少暗礁或急湍,這個技巧都能讓我們穩穩地順流航行,引導他們向前進;甚至當航路變得極端險惡(青春期就經常如此)時,我們也能幫助孩子渡過障礙與危機、尋找自己的方向。

同理心,讓孩子視父母為盟友
同理心為何有這樣的力量?因為:它讓孩子視父母為盟友。當我們試著去瞭解孩子的體驗,他們會感覺得到支持,知道我們站在他們這一邊。如果我們不批評他們、不輕忽他們的情緒、也不試著轉移他們的目標,孩子就會讓我們進入他們的世界。他們會告訴我們,他們有怎樣的感覺、並且提供自己的意見;他們的動機、慾望變得比較單純,也因此更容易理解。孩子會開始相信我們,而衝突爆發時,我們也會站在同一陣線、一起解決問題。孩子甚至願意卸下心防,和我們一起腦力激盪來想出對策-事實上,有一天他們或許就會認真傾聽我們的意見了!

同理心這個概念的解說聽來似乎很簡單,事實上也是如此。同理心就是讓自己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思考,並因而做出回應。然而,所謂「知易行難」,即使同理心是個簡單的概念,也不代表實行起來就很容易。

情緒輔導的五大步驟,父母通常可加以運用,在自己與孩子的關係裡注入同理心、並提高其情緒智商。這些步驟包括:

‧察覺孩子的情緒
體認情緒的表達時刻,是親近孩子、教導孩子的機會
以同理心去傾聽確認孩子的感受
‧協助孩子找尋言詞,來標示他正在經歷的情緒
思索眼前問題的解決對策,並且設立規範

(摘錄自“好個性勝過好成績 ”一書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