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月13日

與心靈同在

和朋友聊到她運用「靈性按摩」的經驗。提到施予者的「在(Being )」與 「不在」,在品質和感受上會有什麼不同。

她談到,要在身體上看到效果,熟練的手法和技巧就足以應付,但如果要進入到心理與靈魂層面,施予者必須全然的「在」才有可能。手法和技巧,只能讓效果停留在身體的、表面的層次,沒辦法深入內在。

她說,最重要的是施予者自己心靈的修為,及對自己覺知的深度。施予者只能帶案主到他(她)自己去過的地方。

施予者本身有深入的靜心經驗,配合愛及宇宙能量的交流;施予者越能深入自己,自我內在就越寧靜平和,對人就能給予越多的愛和關懷。透過按摩,傳達的心靈能量,讓彼此都能充滿和感受到信任與關懷。

她也提到,接觸,是人最基本的需求。嬰兒依偎母親的身體,在母親的懷抱中尋求保護,感受安全,是孩子一輩子的渴求。父母給予嬰兒的撫觸幫助嬰兒得以健康的成長,若是缺了這些,嬰兒無法好好長大,就算長大,都是帶著一身的傷痕。

這讓我想起二次大戰時一個著名的實驗:撫育者只能給嬰兒吃,不准和她(他)們說話及碰觸,而那些孩子在入學前全死了。難怪家族治療之母維琴尼亞‧薩堤爾( Virginia Satir ,)要說,"我們一天需要四次擁抱得以存活,八次擁抱得以維持生命,十二次擁抱得以成長"了。

接觸是一種表達,能傳達的訊息比口語更多、更深。而從口裡出來的「我在意你」、「我喜歡你」、「我愛你」,若能加上真誠的觸碰、擁抱,那撫慰的力量是無與倫比的。甚至,不經語言,只由心靈透過肢體傳遞的支持,都能深深表達我們內在的情感及關懷,讓對方知道「你是被疼惜的、你是被需要的、你是我愛的」,「我們是可以互相支持的」。

我自己在台灣奧修中心,也曾接觸過靈性按摩和靈氣(REIKI ),好友清葦也是這方面的專家。但來到加拿大,一直就找不回當初的那種感覺及感動。這讓我連結到我到醫院做志工,為什麼會捨語言而喜歡緩而深握手的動作。我相信是那在我內心裡一直存在的悸動,誘發我出現那樣的行為。我也想到我在新生命協會學到的「宇愛手」,那也是一種連結宇宙與愛的手法,把愛傳出去。

在和朋友聊過之後,我更堅信自己的想法、做法是正確的,還會繼續做下去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