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7月29日

生活的真諦

柏拉圖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?

蘇格拉底
叫他到麥田走一次,要不回頭地走,

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,但只可以摘一次,


柏拉圖
覺得很容易,充滿信心地出去。

誰知過了半天他仍沒有回去,


最後,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:


「很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,卻不知是不是最好,


不得已,因為只可以摘一次,只好放棄,


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,到發現已經走到盡頭時,


才發覺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。」


這時,蘇格拉底告訴他:


那就是愛情---愛情是一種理想,而且很容易錯過。」



柏拉圖
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 什麼是婚姻?

蘇格拉底
叫他到彬樹林走一次,要不回頭地走,

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、最適合用來當聖誕樹用的樹材,

但只可以取一次。柏拉圖有了上回的教訓,充滿信心地出去。

半天之後,他一身疲憊地拖了一棵看起來直挺、翠綠,
卻有點稀疏的杉樹。

蘇格拉底
問他:「這就是最好的樹材嗎?」

柏拉圖
回答老師:

「因為只可以取一棵,好不容易看見一棵看似不錯的,


又發現時間、體力已經快不夠用了,


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,所以就拿回來了。」


這時,蘇格拉底告訴他:


那就是婚姻 ---婚姻是一種理智,

是分析判斷,綜合平衡的結果。


柏拉圖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 什麼是外遇?

蘇格拉底
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,可以來回走,

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,柏拉圖又充滿信心地出去。

兩個小時之後,

他精神抖擻地帶回了一支色彩豔麗但稍稍枯萎的花。

蘇格拉底
問他:「這就是最好的花嗎?」

柏拉圖
回答老師:

「我找了兩小時,發覺這是最盛開最美麗的花,

但我採下帶回來的路上,它就逐漸枯萎下來。」

這時,蘇格拉底告訴他:

那就是外遇 ---外遇是誘惑的。

它也猶如一道閃電,雖照亮,但稍縱即逝;

而且,追不上,留不住。」


柏拉圖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生活?

蘇格拉底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,可以來回走,

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。

柏拉圖有了以前的教訓,又充滿信心地出去。

過了三天三夜,他也沒有回來。

蘇格拉底只好走進樹林裡找他,

最後發現柏拉圖已在樹林裡露營紮寨。

蘇格拉底
問他:「你找著最好看的花??」

柏拉圖
指著邊上的一朵花說:「這就是最好看的花。」

蘇格拉底問:「為什麼不把它帶出去呢?」

柏拉圖
回答老師:「我如果把它摘下來,它馬上就枯萎。

即使我不摘它,它也遲早會枯。

所以我就在它還盛開的時候,住在它邊上,

等它凋謝的時候,再找下一朵。

這已經是我找著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。」

這時,蘇格拉底告訴他:

你已經懂得生活的真諦了---

生活是追隨與欣賞生命中的每一次美麗。」

文章來源:朋友轉寄

2009年7月28日

從生活小事學會成功條件

從生活小事學會成功條件

【文洪蘭 (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)


在報上看到有個國二生,父親每天給他們4個孩子200元吃飯,3天前父親出門做工,沒有回家,他餓了兩天後,不得已去超市倉庫偷東西吃,不幸被逮,超商老闆頗有同情心,不願追究,但是警員堅持「依法行事」,將孩子以「竊盜未遂」罪移送法辦,上了報紙。

我看了很難過,因為飢寒起盜心,為了一點情有可憫的小事,讓這孩子一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,它所造成的傷害遠大於社會正義;另一方面,我也很好奇他們為何不會自己煮?父親一天給200元,一週就是1,400元,米、麵條、雞蛋都不算貴,蛋炒飯,醬油拌也可以混過一餐,何至於去市場偷食?

為什麼一個已經到國二的學生沒有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能力?孩子有應變能力,懂得用手邊資源整合出自己想要的東西,就是成功的條件。


先教生活技能和做人道理

1960
年代有個好電影「吾愛吾師」(To Sir With Love)影帝薛尼鮑迪演一個黑人老師去到倫敦貧民窟的高中教書,學生上課都不聽講,因為三餐都繼,哪管得到什麼三角幾何、物理化學?有的還把剛出生的弟妹抱來學校,不這樣做,她就得留在家中照顧弟妹。

老師挫折之餘,想到與其不好好上課,不如教他們生活中可以用到的知識,他們馬上出社會就是大人了,一點生活知識都還不懂,怎麼去外面謀生?


於是他請隔壁班女老師來教衣著、打扮、面試時的談吐,他自己教孩子如何用最少的錢養活自己。在教生活技能時,同時教他們做人道理,反正讀書是隨時想讀都可以讀,做人道理卻是有人教才會的。這部電影的結局非常感人,使我在看過40年之後都沒有忘掉。如果我們在學校裡教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,或許這個孩子不必逼著去偷竊。


生活智慧比課本知識管用

外食不但貴而且不衛生,越是經濟不好的學生,越是要教他如何節儉的過日子。我去美國留學時,沒有錢,一個月伙食費只有50元美金,我學會了買時令的蔬菜,買最大包的米和麵條,而且如果有植物知識,大自然中有許多可以吃的東西。


有一次我在跟一個山地老阿吃飯時,電視報說某人因無錢買菜去自,阿就很驚訝地說,「菜怎麼要去買?不是去外面就好了嗎?」我曾吃過野茼蒿,味道比種的還香


一個國二生應該知道大包比小包便宜,大賣場比零售商便宜,時令的水果比溫室的水果便宜。台灣的育種老前輩,西瓜大 王陳文郁 先生小時候沒有錢吃冰,因為冰棒是買一打送一枝,他就跟阿5毛錢買了一打,把冰棒轉賣給同學後,錢還給阿自己也解了嘴饞。


這種所謂的「街頭智慧」(street smart)有時比課本知識還管用,緊急時,救人一命的其實是這種智慧。看到這個孩子被貼上了小偷標籤,心中萬般不,但是也讓我們看到目前教育是和生活脫節的,政府要趕快亡羊補牢了!


實用知識從模仿爸媽而來

話說回來,在責怪學校教育不實用之餘,最大責任還是父母身上。這個孩子父母雙全,只是媽媽在醫院陪伴生病的外公。


有父有母,怎麼一點家事都沒有教孩子做?小學年級就可以教洗米煮飯了。這裡帶出一個更嚴重的問題,台灣經濟起飛後,很多父母開始覺得沒有請個菲是沒有面子的事,既然有了傭人,孩子就不必做,因此就出現了小三學生,上完音樂課不會自己穿鞋子,坐在地板上哭的現象了。


另外,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,母親不做家事,孩子沒有模仿的對象,自然也不會了。那麼,為什麼不去模仿菲呢?因為模仿是只向上模仿我們所看得起的人,所謂「上行下效」,孩子會模仿父母(不論父母職業)、老師、崇拜的偶像或政治人物,但是不會去模仿路邊的乞丐或他看不起的人,即使偶爾模仿,也是嘲笑之意。


從小別疏忽學習生活小事

許多小學老師感嘆,過去父母所負的教養責任,現在落到老師的肩頭了,很多孩子到了高中都還不知道待人接物的禮儀,有個高三學生寫電子郵件來問我什麼是認知心理學,信尾沒有簽名,變成匿名信,真是非常的不禮貌。


生活事是小事,但是小事可以壞大事,教育孩子成材是父母責無旁貸之事。從小教他運用家中現有的資源,仰賴超商或他人過日子是重要的事。


一個自給自足的孩子,長大後會有創造力、應變能力,他會從手邊資源中去整合出他想要的東西來,這不就是成功的條件嗎?

2009年7月26日

祈禱的應驗

作者﹕李家同

我們這些實習醫生中間,劉醫生是最認真的一位,每次我們被主治醫生刮鬍子的時候,劉醫生永遠不是被刮的對象,不僅此也,他還常常是被稱讚的對象。

一年以前,經過仔細思考以後,他信了教,而且也立刻成為一位非常認真的教徒,很多我們年輕人做的胡鬧事情,他都沒有份。不僅此也,他也非常痛恨世界上各種做壞事的人。不幸的是:這種人似乎非常之多,打開報紙來看,幾乎每天都有壞人做壞事的新聞,除了戰爭販子發動戰爭,政客製造種族仇恨以外,我們似乎看不完各種殺人、搶劫、和勒索的新聞。

我和劉醫生是好朋友,他對我無話不談,他告訴我他常常祈禱,祈禱中的主題永遠都是祈求上天降下怒火,毀滅世界上的壞人。可是他也承認,雖然他非常認真祈禱,他的祈禱似乎一點也沒有應驗。他不僅非常失望,也非常困惑,他不懂為什麼上主不理會他的祈禱。劉醫生是一位非常理智而且講究邏輯的人,他說他看不出他的祈禱有什麼毛病。

我們實習醫生都可以住在醫院的單身宿舍裡,有一天,大概是清晨五點,我正在宿舍裡睡大覺,忽然電話鈴大響,是劉醫生打來的,他叫我趕快到醫院去,我問他是什麼事,他不肯說,只說去了就知道。

到了醫院,發現劉醫生在對一台電腦發呆,現在每家醫院都裝設了電腦網路,這些網路也都接到了國際網路,所以我們互相用電子郵件通信,大家有事沒事,都會查一下電子郵件系統,看有沒有人寄信給你。

劉醫生看到我以後,有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,他叫我走近電腦,然後指給我看一連串他今天收到的信,一望而知,很多都是我們醫生們常會收到的信,寄信的人都是醫學界的人,內容也都是醫學的最新消息,也有幾封是同事寄的,可是有一封電子郵件,卻非常奇怪。

這封信的寄信人英文名字是God(上帝),這已經有點古怪,很少人會取這種名字的,可是最怪異的還是地址,以我的地址為例,我的地址med.ntu.edu.tw是表示我在台灣教育界某某大學的醫學院做事。可是這封信的地址簡單極了,只有一個字:Heaven(天堂)。每封信都有一個主題,這封信的主題是Prayer(祈禱),看來,劉醫生收到一封來自天堂的信,寄信人竟然是上帝,也難怪劉醫生嚇壞了。

劉醫生問我該怎麼辦,我說既然信都來了,只好硬著頭皮去看信,劉醫生同意,所以我們就開電子郵件系統來看信。

信是用英文寫的,內容是有關劉醫生的祈禱,因為信不長,我到現在還記得裡面的內容。

親愛的劉醫生:

我早就聽到你的祈禱了,你一定奇怪為什麼我一直沒有對你的祈禱有什麼回應,如果你想知道原因的話,你可以到(W.W.W.)上去找。

上帝

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一日

我們果真在W.W.W.(Word Wide Web)上找到了一個檔案,看來就和這封信有關,打開一看,原來全是壞人的檔案照片,這些都是劉醫生要上蒼毀滅的人,每人都有一張照片,下面有一些簡單的文字,敘述他的罪行。

第一張照片是被聯合國宣佈為戰犯的波西米亞軍閥,第二張也是,他們的罪行都是發動以種族仇恨為出發點的戰爭。

我們一張照片一張照片地看,除了戰爭販子以外,還有好幾位是國際上知名的販毒者,也有幾位是台灣綁票而又撕票的人,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惡棍型人物。

大概看了十張罪人的照片以後,我們忽然看到一張令我們兩人都大吃一驚的照片,因為這一張是劉醫生的照片,劉醫生不是一位英俊型人物,可是這張照片照得非常好,劉醫生顯得英俊而瀟灑,問題是每一張照片都代表上帝要降義火來消滅這些不義之人,怎麼會自己也是要被毀滅的人。

我們不約而同地趕快看他的罪行敘述,他的罪行敘述第一句話是這麼寫的:

「劉某某醫生,沒有犯過任何的罪,」

這一句話使我們稍微放下了心,可是下面的話,就對劉醫生不利了:

「劉醫生心中從來沒有愛,對於罪人,只想毀滅他們,而從未想到拯救他們。」

劉醫生一下子就癱了下去,我趕快關了電腦,劉醫生一句話也說不出來,好在天亮了,劉醫生可以下班了,我陪他走回宿舍,我們誰都不敢開車,事實上,我們兩個人都有點兩腿發軟,好在單身宿舍不遠,還可以走回去。

兩天以後,劉醫生請假兩星期,兩週以後,他回來上班,他慢慢地有了轉變,雖然仍是教徒,可是比較不再注意別人的罪行,他開始對於病人,非常地關懷,尤其是窮苦無依的老病人,劉醫生一定常去安慰他們。我們大家常常提到所謂的劉醫生巡房,主要是探視那些特別需要關懷的病人,劉醫生並不是以醫生的身份去看他們,他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聊聊,每次他親切的微笑和握手,都給那些病人帶來很大的安慰。

他也開始追我們這裡的一位實習醫生,她姓林,林醫生漂亮、聰明、而且和善,和劉醫生同一個教會,我感到劉醫生有一點在學習林醫生的為人處事。他們不久宣佈訂婚,在實習快結束的時候,他們結婚了,婚後他們宣佈,他們要到台東鄉下一個醫院去服務。對我們而言,這是天大的新聞,他們如果要留在台北的大醫院工作,是一定可以做到的,顯然他們有他們的理想。我們大家不僅為他們高興,也以他們為榮。

我這個單身漢留在台北工作,有一天,乘休假之便,我到台東去看劉醫生夫婦,劉醫生到車站來接我,然後用吉普車帶我去他們的醫院,這座醫院其實也不小,當然和我們台北工作的地方是不能比了。他們夫婦倆就住在醫院附近。因為是鄉下,屋子比較寬,還有院子。院子裡花草扶疏,令我這個來自都市的人羨慕不已。

劉醫生告訴我,他們這裡的醫生是要出診的。明天早上,他就要出診,說來慚愧,醫生出診,對我們城裡人來說,早已成為歷史上的名詞,所以我興致勃勃地跟隨著他,第二天一早就開著吉普車往山上開去。

我發現,所謂出診,其實不只看病,而是和病人和家屬聊聊,舉例來說,我們來到了一對老夫妻住的地方,老先生八十三歲,老太太七十九歲,兒女個個有成就,兩個兒子都有博士學位,一位在新竹教書,一位在美國,女兒女婿住在台中,老太太六年前得了老年癡呆症,六年來,情況越來越壞,一年以前幾乎變成植物人,白天有人來照料,晚上全靠老先生照料,替她翻身。看到我們到了,老先生顯得好高興,特地泡茶給我們喝,劉醫生也沒有做什麼事,他只是做一些簡單而例行的檢查,然後和老先生談了半小時之久。

還有一位老太太,惟一的兒子在台北工作,老太太心臟不太好,劉醫生來,除了替她看看心臟有沒有問題以外,還替她看了好幾封信,因為老太太不識字,我也被劉醫生抓去將這位老太太的房間稍微打掃了一下。

第三天,我回台北,劉醫生送我到火車站,在等火車的時候,我忍不住問他對於那件有關電子郵件的事。

劉醫生聽到我問這個問題,立刻爽朗地笑了起來,他說他第一個判斷是這個郵件是否真的來自上帝。他想到那罪人的名單,發現這些罪人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,如果上帝擬定一份名單,裡面一定會有一些人是大家完全不知道的,可是一位陌生的罪人都沒有,全是有名的罪人。

他到圖書館去查,發現每一張外國罪犯的照片都出自近三個月的《新聞週刊》,最近的戰爭販子都是波西米亞的,無怪乎盧安達的軍閥們無一人上榜。

他想如果真的是上帝送訊息給他,盧安達的軍閥絕對在名單之上,因此他就開始想,誰在裝神弄鬼嚇他?

有一天,他想通了究竟是誰幹的好事,關鍵就在那張他的照片上,當年,他要申請一種獎學金,需要彩色的大頭照,他沒有想到這張照片將他照得如此英俊瀟灑,不禁在實驗室中「顧照自喜」,就在這個時候,林醫生走進來,他順便給她看這張照片,她也覺得這張照片照得很好,他順水推舟地問她要不要拿一張走,她大方地接受了。她走了以後,他開始做實驗,一不小心,一些酸倒在底片上,不僅底片壞了,連僅有的照片也毀掉了,他當時還為此事懊惱不已。可是現在想起來,林醫生變成了世界上惟一有這張照片的人,林醫生一直和他同一個教會,知道他的想法,因此她涉嫌最重。

問題是這封怪信是如何寄給他的,他曾試著寄回信去,立刻被退了回來,理由是「查無此地址」。

有一天,他假裝對於網路上的匿名信有興趣,果然林醫生告訴他,她很懂UNIX操作系統,她會將一封信不經過一般的寄信系統,而直接插入操作系統內,信可以送出去,可是收信人永遠不可能回信,地址也可以亂造一個。這有點像有人在郵局內部直接寄信,而不經過郵筒。林醫生當場表演給他看,她假造了一個名字和地址,將信寄給了他,而他也收到了。

這下,真像大白,林醫生顯然是嚇他的人。照說他應該對林醫生懷恨在心才對,可是一來林醫生是位漂亮的女士,而且她一定出於好心,劉醫生開始對她特別地注意,他發現她很少看到別人的壞處,老是看到別人的好處,最重要的是她對人充滿愛心,因為她已是位實習醫生,她的愛心特別表現在照顧病人上面。我們醫生多多少少會對有社會地位的病人比較注意,林醫生卻對窮苦的病人特別的關心,也許由於她一直對人好,也不計較,所以她老是笑嘻嘻的。劉醫生不知不覺地學習林醫生的為人處事。最後,一不做,二不休,劉醫生索性追起林醫生來,他們終於結婚了。

對我來講,這真是又有趣,又浪漫而又有意義的故事,火車還沒有來,我必須問他最後一個問題,「你太太知不知道你已經知道是她搞的鬼?」劉醫生這次笑得更加快樂了,他說:「我從來沒有告訴她我過去參加過戲劇社,很會表演的,我假裝完全不知道是她做的,她被我騙了。」

昨天,我看到了林醫生,她現在是劉太太了,她來台北參加一個醫學的研討會,這次輪到我送她去車站,火車來以前,我忍不住和她談起電子郵件的事情,我問她是不是她假裝上帝來嚇劉醫生,她承認是她幹的好事。我不再問下去,林醫生卻主動告訴我一個我完全沒有料到的事,她知道他的丈夫早已查出事實的真相。

她說劉醫生是台灣最好大學的醫學院畢業生,也是絕頂聰明的人,她故意在整個事件上弄了些漏洞,比方說,用《新聞週刊》最近的照片,也用那張劉醫生給她的照片,以劉醫生的才能,他一定會查出來是誰做的,她知道一旦他查出是她,必定會去追她,一切果真不出她所料,劉醫生上了她的當,終於成了她的丈夫。

因為這一切都是由於劉醫生的祈禱所引起的,我問劉太太有沒有和劉醫生一齊祈禱,她說有的,我問她祈禱的內容主要是什麼,劉太太說他們夫婦兩人一直在祈求上主賜給他們愛人的能力,也就是說,他們最希望的是能夠愛人如己,除此以外,他們別無所求。

我最後一個問題,「祈禱應驗了沒有?」

劉太太對我笑著說,「放心好了,我們每次祈禱都應驗了,不然我們不會留在台東,快快樂樂地做鄉下醫生。」

在我回宿舍的路上,我一直在想,這個事件真是喜劇收場,劉醫生改變了他的宗教觀,也找到一位好的太太,林醫生如願以償抓住了劉醫生的心,變成了她的終身伴侶,可是這個故事最大的受益人,應該是台東鄉下的病人們,他們有這樣好的醫生來照料,多麼幸運!

我不禁懷疑,劉醫生也好,林醫生也好,他們都在演一齣戲,而這一齣戲的導演又是誰呢?他一定比我們醫生更聰明。劉醫生和他太太都在他的掌控之中,以他們的聰明才智,他們當然懂得這層道理的,只是他們心甘情願地聽他的擺佈而已。

生氣的背後

生氣的背後-攻擊-受傷後的反應

最近我聽到一個這樣的故事,有位先生養了一隻吉娃娃狗,溫馴乖巧,但有天這隻小狗被鄰居的大狗咬傷了,鄰居立刻將牠抱來歸還主人,當主人心疼的伸出雙手要將小狗接過來的時候,沒想到牠竟突然攻擊主人,緊緊的一口咬住主人的手。主人不但沒有生氣,反而對鄰居說:「牠咬我是因為牠受傷了。」

這是小狗在受傷時的本能反應,不是因為牠恨主人,而是為了自我防衛,以免再次受傷,此時主人若誤以為小狗是蓄意攻擊他,必會生氣,而使事情越弄越糟。

遷怒-餘怒未消的跡象
有位父親下班回家,一進門就看到十多歲的女兒正在用他的工具修理東西,而工具散落一地,使客廳凌亂不堪,他便不禁開始破口大罵,聰明的女兒在收拾乾淨後跑來擁抱他,然後問:「爸爸,你今天在辦公室裡一定遇到不愉快的事,是嗎?」

這位懂事的女孩瞭解老爸的怒氣不完全是針對她,而是他裡面可能因為別的事受傷了,因此她沒有情緒反應,反而能安慰爸爸,這是極大的智慧。

我們在生活中是否也常遇到類似的狀況?
例如:
孩子放學回來重重的把書包一摔,問他發生了甚麼事,他卻不禮貌的說:「你好煩喔!」

太太問先生晚餐想吃甚麼,先生竟不客氣的說:「跟妳結婚這麼久了,我愛吃甚麼妳還不知道嗎?」

先生下班回來看到太太抱著孩子沮喪的坐在客廳裡,便過去關心的問:「心情不好嗎?」沒想到太太卻生氣的說:「你怎麼到現在才回來?」

關懷-療傷的最佳良藥
在這些情況中,若當事人都認為對方針對你在發脾氣,一定也會開始生氣,不是罵回一句難聽的話,就是用冷漠與迴避來拒絕對方。因為我們也受傷了,需要自我防衛。

如果我們能看到:他對我兇,是因為他受傷了,事情就能比較正確的解決

我們怎麼去面對一個心靈受傷的人呢?首先,他需要被瞭解,被接納

媽媽可以對孩子說:「你今天在學校受委屈了,來,告訴我發生了甚麼事。」
太太可以對發脾氣的先生說:「你心情不好,除了我之外,還有誰惹你生氣啊?」
而另外 那位 先生可以對沮喪的太太說:「一整天在家帶孩子真辛苦,妳希望我現在為妳做甚麼嗎?」

如此對方的情緒一定很快的能穩定下來,在感受到被瞭解與接納後,他甚至可能因剛才失禮的表現覺得內疚。

省思-突破的開始
羅馬書十二章廿節說:「你的仇敵若餓了,就給他吃,若渴了,就給他喝;因為你這樣的行為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。」

何況我們的親人,絕非仇敵,我們豈不更應如此善待他們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當我們自己成為那個敏感、易怒、無理、情緒失控的人的時候,我們也應意識到其原因很可能是我們曾經受傷,而傷口尚未復原。

就像有次我的腳趾受傷,家人從我身邊經過碰到了它,我痛得本能的大叫:「你為甚麼踩我?很痛唉!」把對方嚇了一跳,他是故意踩我嗎?絕不是。其實他只是碰了一下,也不是故意要傷害我。但若沒有傷口,就算他踩到,我都不會生氣。我又痛又叫是因為有個未復原的傷口存在,每當別人去碰它一下,或自己不小心踢到,就痛得生氣,也使對方不敢接近我。

心靈的傷口也是一樣,有位姊妹在電話中啜泣著對我說:「我覺得我快把我的孩子毀了,他們一點小小的錯誤,就會讓我氣得對他們怒吼,我知道我不該說那些難聽的話,但就是沒辦法控制......」

我對她說:「那是因為妳自己曾經受過很深的傷害,沒有完全被醫治,而他們碰到了妳的傷口。」

這位姊妹的傷口是自卑感,不確定自己的價值,以致於當孩子表現不佳,她就覺得被否定了,憤怒只是被否定之後的本能反應。

若我們能瞭解自己裡面尚待醫治或解決的問題,再正確的對症下藥,必能成為情緒穩定、別人喜歡接近的人。我們也更能看清其實許多不快樂不是別人造成的,乃是自己面子的問題。

來源:朋友轉寄

2009年7月21日

達賴喇嘛祈願文

人生就像讀一本書一樣,也是有盡頭的,光陰飛逝,一晃眼,我們就會面臨這一天。我,旦曾嘉措(達賴喇嘛的姓名),恐怕再過不了五十年,就只是大家的一個記憶。而諸位讀者,一百年後,想必也是一樣吧。時光流逝,擋它不住。

當犯錯時,我們不可能要時鐘倒退,重新來過。我們所能做的,就是把握現在。人,當走到人生盡頭時,回顧以往,如果是活得充實、有貢獻、有意義的話,至少我們會感到些許安慰。如果不是,可能就會非常沮喪。

要得到哪一種結果,就看當下的我們如何選擇。想在走到人生盡頭時,不至於悔恨交加,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當下學會對自己負責、對別人有同情心事實上,這樣做,倒不全是為了在未來獲得什麼好處,而是為自己好。就像我們看到的,同情心讓我們生活變得有意義,可以帶來永久的快樂與喜悅。 而且同情心是善心的基礎,因為先有同情心,才會有善心的行動去幫助他人。只要透過仁慈、愛心、誠實、真理,以及公正去對待他人,我們就能從中獲益。 廟堂就在我心。這不需要複雜的理論,這是常識。請不要懷疑:體諒他人,對你我都有益。

請不要質疑:別人快樂,我們也就快樂。請不要否認:社會動盪,我們跟著不安。也請不要置疑:愈多壞心眼佔據我們的心,我們就會有愈多的苦難。因此,我們可以拒絕接受宗教、意識型態,以及各式各樣的智慧箴言, 但是我們不能逃脫愛與同情的需要。上述所言,是我最真的信仰、唯一的信念。就這點而言,世上不必有寺廟或教堂,不必有清真寺或猶太會堂,不必有繁複的哲學、教義,或是信條。

廟堂就在我們內心深處,同情心就是我們的教義我們所需要的不過是:當我們面對任何人,都能愛他(她),以及尊敬他(她)的權利和尊嚴。只要我們每天都奉行不逾,那不管我們識字與否,信的是佛祖、上帝、其他宗教的神,或是什麼都不信,全都不再那麼重要。

只要我們對別人有同情心、對自己有責任感,那我們一定活得很自在。但是,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道理,卻很難做到呢?那是因為多數人自認對別人有愛心,到最後都忘了這個簡單的道理。

我們輕忽抑制邪念以及控制情緒。我們不像農夫那樣,季節一到,就毫不猶豫地下田耕作。 我們浪費太多寶貴的光陰,去做無意義的事。我們放著真正重要的事不做,了無絲毫悔意,卻對像賠錢這樣的瑣事懊喪不已。我們只是盡情享樂,卻不會滿懷歡欣地去做有益他人的事。我們總以為自己太忙,所以無暇關懷他人。我們忙進忙出,忙著算計及打電話,忙著想怎樣做才最有利。我們手中做著甲事,卻煩惱如果乙事蹦出來了,最好改做乙事。上面這些舉動,都是人性中最粗糙以及最初步的層面。更有甚者,由於對他人冷漠,我們最終無可避免地傷害了別人。我們自認聰明絕頂,但我們有善用才智嗎?

我們通常把這種小聰明用來騙鄰居,占人便宜,好圖利自己。而當一切不順遂的時候,我們會自以為是,怪罪到別人頭上。傾聽良知的引導然而,常存的滿足感是無法從擁有外物而獲得的。即便我們結交滿天下,也不會有任何一個朋友可以幫我們獲得心靈解脫。而縱情聲色最終只會導致受苦受難,因為這就好比利刃上的糖蜜。當然,這不是說我們應該鄙視自己的臭皮囊。 當過於專注現實世界的各種利害時,我們就會看不到人生中最樸實的真理。當然,如果我們能夠一直興高采烈地周旋利害之中,那這樣的人生也沒有什麼不好。問題是,我們不能,因為沒有人可以永遠沒有煩惱充其量,我們只能減少麻煩。

當問題突如其來時,而且毫無例外地一定會來,我們卻一無準備。這時我們才體會自己的無助。最後失望及難過縈繞在我們的心中,怎樣都揮之不去。因此,我在此雙手合十,懇請諸位, 讓你的下半輩子儘可能地活得有意義。如果可以的話,讓良知良能導引你。我希望我已經說得很透徹,因為這真的不是很玄妙。總歸一句話,就是關心他人,就是真心誠意、持續不停地關心他人。只要這樣一步一腳印的去做,久而久之,你自然會改變想法及態度, 變得愈來愈關心他人,愈來愈不在乎自己的得失。最後,你不只內心安泰,而且時時刻刻都是滿心歡喜。

宇宙的過客去掉忌妒,不要老是想贏過別人,這樣許多煩惱就會一掃而空。試著過這樣的生活,很快你就會從中獲益。心中充滿仁慈、勇氣,以及信心,你就會發現成功無所不在,這時你隨時隨地都能笑臉迎人。要率直、儘量無私,視人人如好友。我這樣說,不是因為我是會轉世的達賴喇嘛,或是有什麼神通,我沒有這種特異神力。我是以一個人的立場,就像你一樣, 祈求真心歡喜,而不被俗欲牽絆受難。 如果基於任何原因,你無法幫助他人,最起碼請你不要傷害別人。請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宇宙遊客,地球只是你的景點之一。當快接近地球時,你發現它是多麼渺小、無足輕重,卻美麗多姿。

在地球這一站停留時,真的可以傷害他人而獲得好處?難道安詳地放鬆自己和自得其樂,不是比較好,也比較有理,就像我們造訪異地那樣?因此,當你在欣賞這個世界之際,有額外時間的話,試著去幫助那些被踐踏的人,即便是用最微不足道的方法;以及無法自助的人,不管他們是基於什麼原因。試著不要拒絕那些外形惹人嫌、衣衫襤褸,以及生病的人。試著不要認為他們比你低下 ?

如果可能,試著不要認為你比最卑微的乞丐還優越。當你在墓中,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是一樣的。在結束前,我要和各位分享一篇祈禱文,這篇祈禱文在我追求助人中,給我極大的啟示:願我生生世世,從現在到永遠,都是無所依靠者的保護人,迷路人的嚮導、汪洋渡海人的船舶,過河人的橋、險者的庇護殿堂,黑暗中人的明燈、流浪者的收容所,以及所有求助者隨侍在側的僕人。

生活不帶嚴厲批判
喜悅來自真心接納

文章來源:朋友轉寄

每個人都可能扣錯第一顆釦子

*被狗吠的人,不一定是賊;留長鬍子,也不一定是藝術家。 *

*但有了「**偏**」見,就會把「** 人**」看「**扁**」了?!*

*每星期五晚上,小吳都開車送** 太太到火車站搭車,去探生病的媽媽。 *

*十分鐘後,小吳妹妹所乘的火車就到站。*

*他接她回家幫忙他們料理家務。 *

*每逢星期日整個程序正好相反。*

*小吳妹妹的火車開出十分鐘後,他太太才到。 *

*有一晚,他的妹妹剛走,小吳正等著接太太的車,

一個站務員慢慢走過來。 *

*他笑容詭異地說:「先生,你真有辦法。難道你不怕有一天會被她們逮到嗎?」 *

*((((((((**月暈效應)))))))) *

*和別人相處時,我們都慣於戴上一副「**先入為主**」的眼睛,*
*將別人放進一個「**框框**」裡,* *
再用這個框框解釋此人的角色與行為他是好人、他是壞人,他好像有外遇、她很愛佔便宜...*

*我們甚至把想法投射到對方身上,* *以致經常偏離事實真相。*

*也許你也聽過這則故事.. *

*有兩個女人,坐在同一張桌子喝飲料。 *

*其中一個,把雨傘靠在桌邊,*
*另一個在喝完飲料時,迷迷糊糊的,順手拿起雨傘就走。 *

*雨傘的主人大聲叫說:「喂!妳拿了我的雨傘。」 *

*前面那個女人一臉尷尬,紅著臉向對方道歉,說是忘了自已沒帶傘,一時誤拿。 *

*這件事,讓她想起需要買把雨傘,順便也買一把給孩子,於是她便去買了兩把。 *

*回家的路上,她正巧又跟那位之前被她誤拿雨傘的女人坐在同一輛公車上。 *

*那女人注視著那兩把雨傘,說:「我看妳今天的成績還不錯嘛!」 *

*人們在判斷別人時常有一種傾向,* *就是把人概分為「**好的**」或
「**不好的**」兩部分。 *

*當一個人留給人的印象是「**好的**」時,
**人們就會把他的言行舉止用「**好的**」角度去解釋,反之,
如果一個人被歸於「**不好的**」的印象時,那麼,一切「**不好的**」
看法都會加在他的身上。 *

*這種現象稱之為「**月暈效應**」。*

*意即當人們看到月亮的同時,*

*周邊的光環也會被注意到當一個人的「**印象確立**」之後,人們就會自動
「**印象概推**」 ( **Halo Effect**)**將第一印象的認知與對方的言行聯想在一起。*

*「成見」能有多荒謬? *

*有一名年輕猶太人和老猶太人坐在同一列火車上。 *

*年輕猶太人問老猶太人說:「**先生,請問現在幾點了 ?**」*

*老猶太人卻默不作聲。 *

*「**對不起! 先生,請問現在幾點了?**」 *

*老猶太人還是不答 *

*「**先生很抱歉打擾您了!
但是我真的想要知道現在是幾點鐘。你為什麼不回答我呢?**」 *

*老猶太人答道:*

*「**孩子,下一站就是最後一站了。而我一點都不認識你這個陌生人。*

*如果我現在回答你,依照猶太人的傳統,我就必須邀請你到我家坐。*

*你長得很英俊,而我有一個很漂亮的女兒。*

*你們倆一定會愛上對方,然後你就會把我的女兒娶走。*

*你告訴我,我為什麼要一個連手錶都買不起的女婿呢?**」 *

*幾乎每一分鐘、每一件事,我們都依憑著過去所得的知識、經驗在作判斷。 *

*比方,我們常聽說(或認為):「**生意人都很狡猾** 」、*
*「**女人都是爛駕駛**」、* *「**男人都很不衛生**」、* *「**
猶太人都很吝嗇**」、* *「**美國人都很浪漫**」 .......等等。 *

*此後我們心中就會建立一套刻板的印象,*
*並用這個「**成見**」去解釋或評斷周遭的人事物。 *

*一對男女若看到一個男人拿把花走在街上,* *女的可能會想:「**哦
!他真體貼、好浪漫。**」 *

*男的也許會認為,「**天啊! 我看這傢伙完了**」 *

*有一則故事,大意是這樣的:*

*有一位先生初到美國不久,某個早上到公園散步,*
*看到一些白人坐在草坪上聊天、曬太陽,他心想:
「美國人生活真是悠閒,有錢又懂得享受生活。」 *

*走了不久,又看到有幾個黑人也悠閒地坐在草坪的另一邊,*
*這位先生不禁想到,「唉!黑人失業的問題還真是嚴重,這些人大概都在領社會救濟金生活。」 *

*艾斯曾有這麼一段妙喻,當你暗夜走在街上,看見某扇窗亮了一盞燈。 *

*也許有人會說:「這一定是母親為還沒有回家的子女在禱告」 *

*也有人會說:「老天,一定有人在偷情。」 *

*哈茲立特有句話:「**偏見是無知的孩子。**」 *

*說得一點都不錯,「**人**」「**扁**」為**偏**,
人一旦有了偏見,就會把「**人**」看「**扁**」、看「**偏**」了。 *


*大多數的人並不了解你,你也不完全了解這些人,既然如此,我們就不該輕易地去
論斷他人,當然也不必在意別人的論斷。 *

*因為,**每個人都可能扣錯第一顆釦子**,**不是嗎?*

文章來源:朋友轉寄

2009年7月20日

你是跳蚤嗎?

有個生物學家,他做了一個實驗,他將一群跳蚤放入實驗用的大量杯裡,上面蓋上一片透明玻璃,他發現跳蚤的習性非常愛跳,於是很多跳蚤都撞上了蓋上的玻璃,不斷的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(跳蚤的頭撞上玻璃的聲音)。過了一陣子,生物學家,將玻璃片拿開,發現竟然所有的跳蚤依然在跳,只是都已經將跳的高度調至接近玻璃即煞車,以避免撞到頭。(是既能滿足跳躍的本性,又能不撞痛頭)於是竟然沒有一隻跳出來,依它們的能力不是跳不出來,只是它們已經適應了環境。


後來那位生物學家,就在試驗杯下,放了一個酒精燈並且點上了火。不到五分鐘,量杯燒熱了,所有的跳蚤自然發揮求生的本能,每隻跳蚤再也不管頭是否會撞痛(因為它們都以為還有玻璃罩),全部都跳出量杯以外。本試驗證明,跳蚤會為了適應環境,不願改變習性,寧願降低才能,封閉潛能去適應,真是沒有智慧的動物。

如果將跳蚤變成人類,如果把量杯變成家庭社會。是否我們也會為了適應環境,又不願改變習性,而甘願降低才能,封閉潛能而去適應呢?環境是人們自己創造的,也是人們自己走進去被他困住的;環境的壓力是無所不在的,它會減弱,但是它不會消失,我們不能一直壓抑自己,萎縮自己來適應它,我們應該激發潛能,開發新知識去迎合它的需求。

哦!也許我們也就像跳蚤一樣,需要來自腳下的一把火,這是一把外來的火,一把來自人群、鼓勵、肯定、關懷、指導,乃至機會的火,也許你需要一個好老師,他會告訴你朝哪個方向走會成功。也許你需要一些好朋友(不斷在進步的,而非一成不變的)來提攜你、輔佐你,乃至給你機會。但是你想過沒有,如果你的習性不改:貪玩、懶惰、不學無術,迷信自己有限的才能而自負、自大,不願意走出來,彎下腰,去參與人群,去與人群學習,那你的人生終將只是一張白紙。

文章來源:朋友轉寄

我倒覺得機會之火很多時候是生活中的困頓、挫折、挑戰、甚至面臨死亡的威脅,那才讓人有動力不得不離開現狀。都說危機是轉機,不是嗎?!

2009年7月18日

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

找到自己的價值 ~嚴長壽/亞都麗緻飯店總裁

2005年,應台灣大學校長陳維昭的邀約,我在台大的畢業典禮上做一場演講,這是陳校長在卸任前最後一次主持畢業典禮,他很希望我給孩子們一些祝福。那是一場有七千多名畢業生外加來賓和家長的演講場合,蒞臨的貴賓有立法院長王金平、當時的行政院長謝長廷,還有全台灣最頂尖的教授及學生們,我一個沒有讀過大學的企業人士,要去面對這些菁英人物做演說,心裡十分忐忑,壓力也非常大。

就在心裡揣著這件事情時,當時的台南藝術大學黃碧端校長也來邀約,希望我能去參加南藝大在同一天下午舉行的畢業典禮。我第一個反應是「不行」,同一天的時間南北兩場,台大的演講已經讓我焦慮,實在沒有時間準備另外的演說;再者,儘管我有許多好友都是藝術家,我對他們也充滿了尊崇,但是面對這些即將走出校園的年輕藝術家們,我何敢夸夸其談?


黃校長感受到我的猶豫,畢竟是教育專家,他不壓迫的給了我考慮的時間。幾天以後,有一些訊息在我腦袋裡萌芽發酵,思路越來越清晰,我不但答應了這場演說,甚至心中充滿了期待。


六月四日那天,早上我在台大演講結束,立刻搭飛機南下,來到南藝大。


到了會場,可以想見,空氣中浮動著青春的歡欣愉悅,一個個戴著方帽子的青年朋友們端坐在台下,卻壓抑不住雀躍的心靈,騷動的、輕佻的,今天是屬於他們的日子,船即將揚帆了。


台上是誰已經不重要了,今天他們是初次掌舵的船長。


看著台下一張張年輕藝術家的臉,我有滿心的祝福,但是在船離開避風港之前,我想他們還需要最後一次叮嚀。


於是,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,我說:「親愛的同學,首先我恭喜大家今天完成了階段性的學業。我今天從台北趕下來,如果大家原諒我的直率,請讓我用最真實的語言與你們溝通……」前排的同學不說話了。


我接著說:「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,我想今天畢業典禮結束,從明天開始,你們之中,至少有一半的人是找不到工作的!而且可能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找到工作!」中間幾排交頭接耳的同學也安靜了,我看到幾百雙眼睛盯著我,眼睛裡有不解、有疑惑。


但是震撼教育還沒結束:「更殘忍的一點是,可能台灣根本沒有給藝術家工作的機會!」這時候,全場的同學都靜默了。


這是什麼日子?台上的講者給的不是璀璨煙火,卻敲了一記警鐘。


我沒有放鬆,繼續說:「親愛的同學,如果你認為過去你在學校所學的一切,只是一個謀生的工具,你將會非常失望!」


畢業就是就業考驗的開始,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擁有的是什麼工具,僅僅把所學當工具「換口飯吃」,投入社會後你不僅會失望,可能也要遭遇一連串的打擊!你想要進國家的兩廳院工作,會發現已經有一群國外深造回來的高手在排隊等著職缺;你想要開音樂會,卻借不到場地,即使借到了四百人的場地,你會發現竟然找不到一半的觀眾入場;你想要開畫展,沒有人青睞;你想要加入舞團跳舞,但微薄的薪水連肚子都餵不飽。


你會發現自己茫然的站在十字路口,挫折感壓得你挺不起胸膛,接連的打擊讓你連還手的餘地都沒有,你對自己過去所學的開始疑惑,甚至你會認為在學校的一切都變成無意義的投資。於是無奈的選擇之下,學音樂的同學就去教下一代學樂器,教授結束,你再鼓勵他們去考音樂系,考上音樂系好不容易又畢業了,他們跟你一樣仍然面臨找不到工作的窘境,於是他們又只得再去教下下一代學音樂!周而復始,每下愈況。


「各位同學,這真是一個非常沒有成就感的工作啊!」空氣凝結了。驕傲收起來了。我還看到一張張佈滿焦慮的臉。


各位同學啊,問題在哪裡?


如果,你認為你的所學,只是一個就業謀生的工具,而不明白它真正的價值,那麼畢業後,未能立刻找到工作,你沒有權利抱怨
,沒有人欣賞你的音樂,你沒有權利抱怨,沒有人買你的畫、沒有人看你的舞蹈,這個時候,你也都沒有權利抱怨!

「因為,你們真正擁有的,不是一個『謀生的工具』,而是一份『感動人的工具』!」


這個感動人的工具,除了用來謀生就業,真正重要的是,你自己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在這工具上,你自己是否曾被它感動?


如果這感動人的工具,在你的胸中有股澎湃激昂的力量,你會不會急於將此工具用來感動人,盡到感動人的責任?你是不是心甘情願、甘之如飴的想要影響更多人「投入」這個認知,而且把藝術變成滋潤生命的工具?尤其當你看到台灣的社會在這麼浮動的時候、價值觀這麼混亂的時候,當上從高層的領袖、下到基層的公務人員都因為缺乏人文素養,而無法讓自己的心緒安定下來的時候,其實這個社會是非常需要你們這樣的藝術家,走向社會、感動別人,幫助人們找回沉靜思維的力量。


但是如果你自己都不清楚自身的價值,不了解自己所擁有的工具,你就沒有權利抱怨!


改變你的心態,走向台灣每一個偏遠的角落,用藝術去感動每一個需要的人們!
這時候你會發現工具不只是工具,這時候你會發現生命從這一刻開始有了意義、世界從這一刻開始才是你的!

台下響起了如雷的掌聲。


同學的眼睛發出了熱情的光亮,微微閃著淚光。


第二天我收到了許多同學們的信件。他們告訴我,學習了藝術這麼多年,懵懵懂懂,昨天的演講竟如當頭棒喝,讓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。


演講終會結束,那些回響卻教我久久難忘。我想台灣有更多的年輕學子們需要一些鼓勵、一些提醒、一些叮嚀,這是我決定再次寫書的初衷。


台灣沒有理由讓「政治」變成生活唯一的希望,大家都在等,等接任人的立即表現,等下一場選舉、等一次翻盤的機會,把責任、把契機都交給選票去決定。可是,親愛的年輕朋友們,我們有多少時間可以這樣等待蹉跎?只有你是你自己的天使,為什麼我們不能在等待政治人物改變的同時主動去審視自己、審視環境,找出自己的優勢、自己的責任,告訴自己應該怎麼去面對!


如果說《我所看見的未來》是對有權力、有影響力的人以及關心台灣的朋友一些獻曝的建言。那麼這本書就是給所有即將踏入社會的青年人一份真誠的禮物。


用熱忱激發你巨大的能量

熱忱如何而來?其實它早已存在每個人的心中,當你能對最小的工作環節抱持著用心的態度,熱忱就會被勾引出來,然後你會發現原來熱忱是用不完的,你越激發它,它就越能產生巨大的能量。


關鍵字:熱忱!

在說明熱忱之前,我想先提一個故事。


有天晚上,我看到電視製作人王偉忠,和他旗下的幾個模仿藝人接受訪問。


談起工作,那些藝人七嘴八舌的爆料,說工作中的王偉忠就像個暴君一樣,每個人都曾經被他狠狠地「修理」一番。據說有個女編劇,當初她把寫好的劇本拿給王偉忠看,王偉忠沒翻幾頁就把劇本往地上用力一丟,大罵「寫什麼爛東西!」她嚇死了,只得一邊哭,一邊趴在地上改寫。


另外一個藝人九孔,他一心想演戲,就跟著朋友進到攝影棚,希望能有機會在螢幕上露個臉。去了幾次,總是被晾在牆角。


有一天發怒的王偉忠突然一回頭看到他,覺得這個人怎麼長得這麼奇怪,大聲咆哮:「這個人是誰帶進來的?」現場沒人敢回話,九孔更是愣在那裡吭也不敢吭一聲。王偉忠瞪著他,隨口就說:「沒有角色可以給你演。想演戲,你就演隻『蚊子』吧!」


現場一片靜默。事情至此,有兩個可能。第一個可能,有些人會覺得簡直是奇恥大辱,我是來工作的,不是給你羞辱的,大不了不做了可以吧!轉身就走,從此死了這條心。


但是九孔選擇了第二個可能。他愣了幾秒鐘之後,臉部肌肉開始抽動變化,他瞇起眼睛、尖起嘴巴,雙手當翅膀飛舞,口中發出了嗡嗡的叫聲——他真的演活了一隻蚊子!當然,他也得到了工作。


訪談中還有邰智源、郭子乾等藝人,也都有自己的演藝工作「心酸史」。


這些人都是很皮的人,但無論是哪種機會,即使要他在地上翻滾,要他盡可能的醜化自己、演一隻蚊子,他都願意。為什麼?難道真的有人願意被人羞辱嗎?


當然不是,而是對他們來說,對這份工作的熱忱,超越了自己在這過程中所遭遇到的無論是體力還是心智上的勞頓。在這些成功表演者的心中,沒有所謂「羞辱」,有的只是「考驗」與「我一定要通過考驗」。


因為熱情、因為他們熱愛演藝工作,使他們接受一切合理與不合理的磨難和試煉。是「接受」,而不是「忍受」。如果你在忍,表示你工作的熱忱還不夠大。


無論從事哪個行業,光有能力還不夠,光是夢想也沒有用。有沒有全心全意投入的熱忱,才是工作成敗最重要的關鍵。


第十一章 擁抱天空下的星子

生命中隨時都有讓人感動掉淚的事,他們像是上天一不小心失手墜下的星子。有時我會覺得為什麼不多做一點?多付出一點?也許你伸出一隻手,也許只是輕輕一扶,重新讓他們站上天空,這根本不是了不起的事,但你卻得到了整片星空。


1.一封來自母親的信

200752日晚上,我在台中有個約會。約會是很早就定下的,與業務無關,我要和兩位素昧平生的母親一起吃晚餐。

去年我收到了一封信,信中附了一本我的書,寫信人希望我能幫她在書上簽名,並且寫幾句鼓勵的話,因為她要把這本書送給另一個人。


我被她的信吸引住了。她說她是一位三十幾歲的媽媽,平常工作時間較忙,就把女兒送到安親班給老師帶。安親班裡有個五十幾歲的女老師,是一個有教育熱忱又很有愛心的人,老師非常疼愛她的女兒,就像親孫女一樣照顧,讓她感到很放心、很安慰。

有一天這位老師請假沒上課,後來輾轉得知她得了腦瘤,這位三十幾歲的媽媽就馬上去安慰她。

人生的道路上有千百個轉折,兩個非親非故的人,竟然在不同的轉折點上,找到了生命的共鳴。

那一天,她們聊到抱頭痛哭。有感於這位老師為自己女兒的付出,這位媽媽就對老師說,以前你照顧我的女兒,現在請你把我當作你的女兒,換我來照顧你。這位曾經在榮總工作過的媽媽,於是每回陪著生病的老師去醫院看病。

接下來的日子,這對忘年之交就像親人一樣,互相扶持,互相照顧。後來有一次閒聊到閱讀,才知道她們還有一個共通點,她們都是我的忠實讀者。

這位媽媽心中就有了一個主意,她想給這位老師一個意外驚喜,送她一本我的簽名書,讓她在病中得到安慰與鼓勵,於是就寫了這封信給我。

看完這位母親的信,我的心馬上熱起來,我感動於這樣人與人之間的愛與慈悲,老師愛護學生如同孫女、媽媽照護老師如同母親,我們的社會缺少的不就是這種互相親密、互相扶持的力量?於是我不但寄回我的簽名書,我自己也想給這位安親班的老師意外驚喜和鼓勵。

我回信告訴這位母親,我說我覺得單單一本書好像是不夠的,能不能讓我也來加入驚喜行列,由我作東,請你們一起到台中亞緻酒店住宿一晚,當晚我也會出現,然後我們一起有個晚餐約會。

這位母親立刻又回信給我,她說她從來沒想到只是因為一封信,我竟然就給她這麼大的驚喜與力量。其實我想告訴這位母親,她才是了不起的。我不過是花一天晚上的時間陪她們,而她付出的豈只時間而已。

後來因為老師治療腫瘤必須開刀並接受化療,我們好不容易才敲定了時間。

見面的那天,我依約驅車前往台中。我的心裡其實帶著一個小小的黑影。那是剛剛得到消息,因為我反對興建蘇花高的態度,隔日將有立委帶著花蓮的鄉親北上到亞都飯店來舉牌抗議。

會發生什麼事情?會比舉牌更激烈嗎?我不知道。直覺告訴我,這樣一個約會,我不能缺席,即使隔天有許多紛擾的事等待著我去面對,但是有什麼比這件事更重要的呢?

我跟這兩位母親見面,表面上像是我在鼓勵她們,可是我心裡很清楚,被鼓勵的人是我,她們跟我分享她們的心情,分享她們那種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信賴,這些豐厚的情感,她們毫不吝嗇的給予我,讓我感動。

她們幫助了我,讓我看到人心之間真誠對人的一面,也讓我覺得我的生命更有意義,當我還有一些殘餘的價值可以付出的時候,就應該堅持去做對的事。

我看著她們的笑容,即使知道隔天我會看到為了蘇花高、某些不同立場人物的表達,但她們的笑,讓我覺得世界還沒那麼悲觀,即使是面對與自己看法不同的人,也還值得多付出一些寬容與體諒。

2.丈夫的眼淚

九二一大地震過後,我到災區去做了幾次演講,除了談到如何重新包裝南投,振興當地的觀光產業外。最重要的是,我覺得發生這樣的災難,人們最需要的是關懷,所以我想去跟災民們站在一起,鼓舞他們。

演講之後,有一位災區母親寫信給我,她說因為聽了我的演講,所以想看我的書,她去書店找到了,但站在那裡卻猶豫了。

一隻手捧著書看,一隻手在口袋中掙扎著,那裡是一家人的生活費,買書是多麼奢侈的浪費。一次一次她走進書店,站著閱讀,然後離開,最後才靠著每日省下的一點點菜錢,終於買了書。

(很久以後,新聞報導某家百貨公司門前,有一群為了搶買名牌包包的民眾竟然打架、踐踏,甚至送醫。我突然想起在台灣地理中心曾經有一位母親,面對著殘破家園,她在生活糧食與精神糧食之間,躊躇又徘徊的身影……

她寫給我的信,字跡清秀,工工整整,足足有六七頁長,說著她自己的故事。她說她先生是農專畢業的,她自己則是高中畢業,還有一雙兒女,一起經營家裡留下來的茶園,生活恬淡平實,不忮不求,她以為,生命應該會這樣好好的走下去。沒想到夜裡的一場天搖地動,震碎了一切。

她的房子全垮了,茶園灌溉用的水塔也倒了,更不堪的是整片茶園橫切裂開來一個地縫,一切都完了。什麼都沒有了。

不得已,他們只好到臨時搭建的組合屋住了半年。之後,政府撥放補助,於是他們想回到原來的地方從頭做起,重新再來。但當時補助錢不多,他們必須貸款,再跟朋友借了一些錢,才把房子蓋起來。原本在餐旅學校讀書的女兒,很懂事,因為經濟因素休學,到溪頭的米堤飯店打工,多少補貼一些家用。

心傷仍在,但他們很努力的一點一點縫合。正當一切似乎都有了新的希望,沒想到地震的餘悸猶存,颱風又來了。

2001年的桃芝颱風,從花蓮秀姑巒溪登陸,橫掃花蓮後,越過中央山脈,一路撲向南投。連續六個小時的豪大雨,引發嚴重的土石流,瞬間吞沒了屋瓦房舍、農田林地,帶走兩百多條人命。

又是一夕之間,女兒打工的米堤飯店被巨大的土石流淹沒,接著他們重新蓋好的家又垮了。

重建家園的夢又破了、碎了。什麼又都沒了,還留下債務。

那天清晨,她看見她先生站在已經傾倒的家的後院。一個大男人眼淚一直掉一直掉,然後自己擦眼淚,手一擦,眼淚又掉了更多……

她在信中說,作為他的妻子,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他。她說:「總裁,可不可以請你幫我寫封信給我先生,給他一些鼓勵。」

這封信看得我熱淚盈眶,立刻就寫了回信。

我跟她的先生說:你或許是一個非常不幸的人,失去了家,失去了事業,失去了許多有形的財產,但是我卻也看到了你擁有許多有錢有勢的人都得不到的富有。

擁有這樣一個懂事的女兒,願意為了家庭放棄學業;你更有一位這麼體貼的妻子,她如此關心你的感覺,深怕你無力振作,希望我來鼓勵你,希望帶給你希望與力量。

面對命運那樣無情摧殘的這對夫婦,我的信多麼卑微。

我們落榜、我們失戀,我們被上司構陷、被同儕排擠,我們志不得伸、我們一分努力得不到一分收穫,我們頹廢了、就要放棄了。但是我們不曾想過,有一家人被命運的手操弄著,在黑暗中連續兩次把根都拔除,那樣的挫折如何承受?就連對他們敞開心肺大喊一聲加油,都會被淹沒在滾滾的巨流中。

我只能盡我的力量有時間便寫信,看到國外好的茶葉產品就寄給他們參考。

我沒有想像到的是,幾年的光陰過去,這家人展現了驚人的韌性,他們不但又一次重建了家園,也重建了茶園。在裂縫的土地上,長出了向陽的新茶。

不時我會收到他們寄來新採成的茶葉,這家人正朝著精緻產品的方向努力。沏一壺茶,一心二葉在滾燙的水中緩緩舒展,我的心又一次熱了起來。

他們一定不知道,他們是我心目中的天使。


3.天使小孩

關於九二一,還有另外一個故事。

很多年前我因為手汗的症狀,到醫院做胸腺的開刀,一大早開刀房的門口就有很多人在等待,有些是等著開刀,有些則是一臉焦急的家屬等待自己親人開刀的結果,那時我太太陪著我。等我進了開刀房後,我太太看到有位母親在一旁不停地掉眼淚,看著一個年紀很小的小女孩被送進了開刀房。

我太太忍不住就去安慰那哭泣的母親,原來小朋友得到的是一種罕見疾病,一開始肌肉無力、肌腱的反射緩慢,最後肌肉一點一點的消失,直到骨化。

等到我從開刀房被推出來到病房,全身麻醉漸漸退去,呼吸時傷口還非常疼痛,我太太就急著告訴我,剛才在開刀房外遇見的事。她說等你稍微好一點,我們一定得去探視隔壁病房的母親和小女孩,看看能否幫上什麼忙。

隔天,我可以下床了,就忍著痛,跟她一起去探視。我看著那鎮日守著孩子的母親,擔憂疲累全都寫在臉上。我想既然是這麼罕見的病,除了已經有的治療,也許可以嘗試多方諮詢第二個意見的診治,而且她們家不在台北,車程奔波格外辛苦,就提出建議,安排她們住到亞都飯店,並請託我熟識的醫師幫忙做了深入的檢視。

這樣在幾位不同醫師的聯手下做了幾次醫療,雖然沒有使小妹妹的肌肉完全恢復。但幸運的沒再惡化,她們也就回去了埔里的家,之後很久沒有聯絡。

然後九二一地震發生了,地震那天晚上,我心裡頭立刻想起了在震央的她們,我試著打電話到她們家,但已經沒有人接電話,我只能暗自祈禱希望她們母女平安無事。地震後大家忙著救災,九二一不是中部人的事,這塊土地上的人都不能置身事外。

那時台中永豐棧麗緻酒店的蘇國垚總經理跟我聯繫,他說災區缺乏食物,於是我就快速集合了台北的旅館業,把所有的救災物資集合到濱江公園,叫了好幾輛卡車,火速運到中部,然後由蘇總押車,深入災區發送。

當飯店同仁在那邊照料災民用餐,其中有位災民看到蘇總,就問他說你是亞都飯店的人嗎?蘇總說是啊是啊,那個人黯然的說:我認識嚴總裁,你可不可以幫我告訴總裁,我的小朋友在地震時被壓死了……

我接到消息,一時之間無法言語。

我想到人生的無常,生命真的是太脆弱了,好不容易逃過病痛,卻躲不掉天災。這小女孩讓我久久無法忘懷!

等到又過了一些日子,有一次我到台中的大學演講,演講結束,正在幫同學們簽名的時候,突然其中有位女同學拿了一封厚厚的信交給我。她很客氣地說,嚴總裁這個請你等一下看。當時還有學生在排隊,我也沒多想,就將信收到口袋裡。

等我上了車離開學校,猛然想起這封信,連忙翻出來閱讀,原來交給我這封信的女孩竟然是那個小妹妹的姐姐。

她說:嚴總裁,我妹妹已經變成天使了,但是我很想告訴你我們從來沒機會說的話,我媽媽跟我的家人都非常感謝你,感謝你對我們的關懷……

我的眼眶紅了!我自認為什麼都沒做。

生命中隨時都有讓人感動掉淚的事,有時我會覺得為什麼我們不多做一點、多付出一點?當你看到因為你伸出的一隻手,也許根本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事,可是你所得到的竟然這麼多,你自己是最大的受惠者。

這並不是說因為你得到別人的感謝而覺得受惠,而是在同為人類的處境,我們必須共同創造人性美好互動的可能,我們同情、我們慈悲,當我們肯繼續對人付出關懷,這種美好就會存在,如此我們的社會就永遠會有希望,會有未來。

結語:生命的價值

很早之前,我就為自己預立了遺囑。

簡簡單單一百個字,竟然也就交代完畢,無愧也無憾。

有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受電台記者的訪問,記者問我的座右銘是什麼。我說座右銘從小到大每個時期都不一樣,講起來真說不完。他接著又問,那你的墓誌銘是什麼。我不假思索,立即回答:「我沒有墓誌銘,因為我連墓碑都不要!」

記者睜大眼看我。

我告訴他:「我早就寫好了遺囑,等到那一天來臨,就把骨灰撒向大海,什麼都不需留下,一切簡單就好。」

這樣的決定,並不表示我是一個灑脫的人,而是我想強調,當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,重點不是做完之後有沒有人會記得你

你生命中所做的每件事,不是為了要留下碑文,期待別人的懷念或是歌功頌德;你的奮鬥、你的努力,儘管除了天地,無人知曉,你都仍然願意以同樣的熱忱去付出。更重要的是,你自己是不是在當下充分享受了那些付出的過程。

涓涓滴滴,如人飲水,只有你自己靜下心來時最知道。

在人生最後的終點上,不管你從事何種行業,你是個總裁、公務員、藝術家或是勞工。我們要問自己的是:我有沒有因為樂在這個「位置」上,而讓自己的生命變得充實而豐滿?

生命的價值不在於一個人的名聲、財富、權勢的有無,也與偉大不偉大無關,而是你是否認真的在過程中盡心盡力,讓自己沒有遺憾。

我想舉兩位我非常欽羨的人物為例,他們都把自己發揮得淋漓盡致,充分展現生命的光彩與活力。

第一位是大家所熟知的美學大師蔣勳先生。蔣勳在繪畫與文學方面傑出的成就不需我多說,眾所皆知。五十歲那年,他決定辭去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,專心做一位「自由人」。

系主任是多少學者想追求的職位,它象徵著在學術上一定程度的肯定與位階,有好的名聲、有穩定的生活。事實上蔣勳也樂在教學,帶領著學生上山下海尋訪美的感動。然而最後他選擇不要了,很多人無法理解,不少人會問:「為什麼?」

為什麼?因為蔣勳覺得生命中還有許多重要的事,比系主任的頭銜更值得去追求與探尋。

他一方面專注於創作,每年空出一段固定的時間潛心繪畫;另一方面他南北各地演講,著書不斷,就為了致力提升民眾美的觀念與實踐,讓更多的人能夠來欣賞生活與藝術的美。這些年來,無論是他的畫展,或是演講、著述,都吸引極多的觀眾與讀者,影響廣大,蔣勳讓「美」重新在我們的生活中活了過來!這種成就有時候是無法以數字度量的,但正因無法度量,這樣的心更顯偉大!

第二位是前亞都飯店的總經理蘇國垚先生。國垚是我非常得力的左右手,也是我極力培養的接班人,就在他即將在事業上達到高峰時,卻毅然決定要離開他耕耘了二十多年的旅館服務業,聲望與權力都在眼前,一蹴可幾,他卻不要了,很多人也不敢相信。

大家也很想問:「為什麼?」

為什麼?我百般地慰留,但也在與他溝通的過程中,對他充滿了敬意。

蘇國垚告訴我,他對自己的生命規劃很清楚,工作二十年,接著教書二十年,努力學習了、也要認真付出,然後一生也就足夠了。我記得那時,台南麗緻飯店剛要開始,他受我請託,勉強將計畫延後了兩年,等飯店營運穩定後,他毫不戀棧,立刻打包到高雄餐旅學校教書。

他所追求的並不是一個「職位」,在乎的也不是「薪水」,而是讓自己的生命更完整,且因為給予而熠熠有光。

2009年7月16日

心靈按摩

1.每日記得想一想:自己有什麼事要感恩。 。 。

2.記得自己是個靈性的存在體,暫時活在一個物質的身體之中

3.要求進步,不要求完美

4.提醒自己:人人都是個流動廣播站,此刻我正在發送什麼出去

5.與其滿足自己的慾求,不如減少自己的需要

6.記得:面向陽光,陰影就在背後

7.提醒自己:生命不是撞大運,而是選擇+選擇+。 。 。

8.記得:天下間只有一個人可以令您不開心, 就是您自己。

9.原諒自己犯的所有錯誤,不論多大多小

10.人家成功,為他們送上祝福

11.人家說什麼做什麼,都盡力找尋其中的善意

12.記住:悲傷,恐懼,憤怒一點好處都沒有,只會令您與他人受苦,提醒自己不必如此

13.記著:天涯淪落人不止您一個

14.記得:人人都是按自己預設的程序辦事

15.遺忘令您不快樂的事,原諒令您不快樂的人

16.記得:爭辯勝利是沒有任何用處的,不會令您或令人更快樂,快樂比正確重要的多

17.獻身於您的工作---但別變成它的奴隸

18.對人笑一笑,至少每日三次(對不同的人)

19.判斷批評人之前,認認真真設身處地想像別人的情況

20.人生是一齣戲,今天你是一個好演員嗎


文章來源:朋友轉寄